查看原文
其他

打捞遗失的繁星

2015-09-16 毛偊 奴隶社会

题图及插图:来自作者。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523篇原创文章。未经作者授权,本文不欢迎其他公众号转载,欢迎大家转发分享至朋友圈。


万平和万晓白们

第一次接触到万平和万晓白的故事,是在银杏伙伴的分享会上。当时,她把15年来科尔沁沙地治沙点的变化,用挤在一张PPT里的四张照片展示了出来。从黄沙漫天到满眼绿色,仔细看还能是能看出一些端倪,但座位稍远的我,对此并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因为在现场不尽人意的投影效果影响下,图片实在是太小太模糊不清。直到后来,有朋友再次给我讲起她和她父亲的故事,直到我禁不住好奇搜索起她和她父亲的名字,他们15年波澜壮阔的经历,才逐渐清晰地呈现眼前。


万晓白,自称是“绿二代”。她的父亲万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早投身于防沙治沙的“绿一代”。从2000年,47岁的万平辞去热电厂工程师的职位,义无反顾地来到科尔沁沙地算起,父女俩在流沙和风蚀沟里,已经奋斗了整整15年。

15年间,吉林省通榆县同发乡新合屯,这个深入科尔沁沙地的蹄铁型地块的最西端,直接与沙地接壤的1500亩荒漠化草原,从15年前土壤墒情为0,没有任何地表植被,夏季地表温度高达58度的流动、半流动沙丘,变成了如今有3万多棵杨树,260种植物,植被覆盖率高达95%的绿洲!

15年间,万平在治沙点盖起了老父亲万兴治为他设计的砖瓦房。作为高级建筑工程师,万兴治曾为东北师范大学设计过校门,吉林省内也多见他设计的建筑,“父亲肯定想不到,收山之作是一个在风沙里的小房子。”

15年间,万平将母亲林桂生安葬在了治沙点的简易房后,只因为母亲临死前还在念叨治沙的二儿子不容易,“我得陪在他的身边”。

15年间,万平将自己的女儿从沙地撵走,又迎回了沙地,“我不想做治沙英雄,也不想被写成悲剧人物,我只想把治沙的事情做好,只想女儿也把治沙的事情坚持做下去。”

因为15年如一日的坚持,万平熬到了事情变得顺利的当下。但15年前,他是用自己前半生的全部积蓄和买断工龄换来的30多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开始了防沙治沙的漫长旅途,而后还曾因为难以为继举债40万元;而他的第一批志愿者,分别是82岁的父亲万兴治,47岁的妻子白利华,55岁的表姐林淑坤,63岁的表姐吕耀双,46岁的妻妹白利中,24岁的外甥张海春和刚满20岁的女儿万晓白。

“我很佩服我的父亲,是他的坚持才有了现在的变化。”万晓白说,作为“绿二代”,她会继续坚守科尔沁沙地,直到科尔沁变回水草丰美的大草原。

万平说,他之所以会来新合屯,最初只是为了看望插队时对他颇为照顾的当地乡亲。但眼看着因为过度乱垦而肆虐的黄沙,就要侵蚀掉临近的村落时,专长并不在防沙治沙的他,还是义无返顾地把后半生交付给了科尔沁,并带领着一家人都投身于环保事业。

但,即便是一家人对抗滚滚黄沙15年,即便万平和万晓白没少获得国际和国内的各类奖项——因为缺乏有针对性的宣传和品牌意识,他们的名字还只是停留在小圈子里,在更大的公众范围内还是少有人知——即便科尔沁沙地正在一点点、一点点地向科尔沁草原变化;即便他们的故事依然是正在进行时。(今天推送文章的第二篇是万晓白的写的文章)

公益传播现状:非不愿也,实不能也。

不同于其他领域,中国的公益机构们习惯于把宣传需求看得很淡。因为人手不足、经费短缺等关系,写一段亲身经历,做一次公开演讲,经常被公益人当做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费时、费力、不讨好,我还不如老老实实去做项目”——公益人的朋友圈里,经常能看到婉拒采访、婉拒发言、婉拒各路活动的告示,“准备一次10分钟的发言,我要用至少一两天的时间,严重耽误了其他工作的进度,让我写文章,要花的时间还会更多。所以在此我声明,不再参与公众演讲活动……”类似的发言,在朋友圈不时能够看到,而一同看到的,还有为数众多的点赞手势。

无论有多么理解他们的难处,也还是觉得可惜。因为可以预见的一个公益圈的瓶颈,就是社会认同感的缺失。毕竟,即便你闷着头做了再多的事情,如果他人对你的所作所为毫不知情甚至充满误解,正能量的累加将只能是纸上谈兵。就好像郭美美事件,一下子就让整个社会对公益的热情倒退了十几年,让公益机构的发展如履薄冰。

但实际上,这一切都是可以避免的。如果公益人,一早就懂得利用媒体和危机公关,一早就知道以透明、开放的姿态与公众建立更广泛的信任,一个郭美美,显然无法撼动整个公益领域的根基。

发声,由公益人自己,给公众展示一个完整、透明的公益生态;让每一个公益机构,都以鲜活的例子,而非干巴巴的资料和数据,出现在各种宣传渠道之中。要知道,没有人会对好故事和真感情无动于衷。

打捞遗失的繁星

顾城的这句诗,曾经是我做记者的原动力。因为在当年版面有限的报纸里,有意思的人和事,随时都有可能淹没在“更重要”的选题里。只有随时全神贯注地“打捞”,才能保证星火闪亮在浩瀚夜海。就好像现在,在铺天盖地的信息爆炸中,公益圈作为一个自发声如此孱弱的群体,也需要一些“被打捞”的助推力——奴隶社会和银杏伙伴成长计划合作“公益故事”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够成为公益人和公众之间消弭隔阂与距离感的有效支点。

简单来说,公益故事项目,将会被划分为两个部分来执行。一方面是在线下以沙龙或工作坊的形式,定期开设针对公益人的基础写作培训,并在线上进行汇总传播,以达到让公益小伙伴们掌握真本领、写出好故事的目的。在此也欢迎奴隶社会的小伙伴们,加入公益讲师的行列,只要你有自信能够教人写出好看好玩的小故事,英雄不问出处,我们都会非常欢迎!

除开培训,公益故事项目还将面向公益人和有志于记录公益人故事的小伙伴公开征集稿件,以期“鞭策”在自我宣传上有着“拖沓陋习“的公益人们,勇敢地走出第一步。所以,如果正在读文章的你,也是对公益领域感兴趣的写作小能手,我们也非常欢迎你加入采访和编写的队伍。让我们携手一起把那些可能会烂在别人肚子里的好故事,一点点地“打捞”出来。

公益故事项目具体怎么做?

用稿费做稿费

1、奴隶社会第一年精华文集《女神·经过》作者部分的稿费将会捐赠给南都公益基金会银杏伙伴成长计划,用于开设“公益故事”项目,为默默无闻、不善于宣传自己的公益人提供免费写作培训,鼓励他们写出自己的故事。让那些在夜海里暗自发光的星星,照亮我们的视野。

2. 项目将委托南都基金会银杏伙伴成长计划项目具体实施。“银杏计划”是2010年由南都公益基金会发起并运作的,旨在寻找并资助中国社会公益领域的创业家。在他们事业发展期,提供资金援助、同伴网络、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支持。截止2014年,已经有67位公益青年成为银杏伙伴。(

3、项目目标是鼓励一线公益人写公益故事,写他们自己,写他们做的事。好故事将在奴隶社会发布——给我们一个机会站在他们的井口,看他们的“深渊”的万丈霞光;让我们传播他们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了解真实的中国社会和公益行动;也通过奴隶社会,为有志于参与公益、提供志愿服务的读者提供参与的机会。

3、怎么操作:目标是筹足10万元。原则上资金的30%用于写作工作坊等活动的费用(场地等),70%用于优秀作品的奖励。每篇入选公益文章奖励3000元给相关的公益组织(我们一般文章2500-3000字左右,所以大概一个字一块钱吧呵呵),这7万元奖励(70%),差不多是7万字的文章,如果能再多些奖励,到10万,就又是一本书了。也就可以“用稿费做稿费”了。

4、邀请讲师为公益从业者/志愿者提供免费的写作培训、分享交流活动。诚邀有兴趣担任讲师或愿意看稿改稿的读者积极参与,不用看简历,在奴隶社会发过文章的都够格,呵呵。如果没发过文章,但是“铁杆”粉丝,说明咱们品味一致,也可以。当然如果是专业的文字工作者,就更欢迎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给我们的投稿邮箱发邮件 , 题目 “公益故事——掺和"。 目前活动地点暂为北京,其他地区有兴趣的朋友,我们可以协助推荐公益组织进行对接。奴隶社会书的收入情况, 见文末。

· 银杏伙伴们

王奕鸥·我们的爱,不脆弱


作为成骨不全症的患者“瓷娃娃”,王奕鸥有着因为病变而呈现蓝色的大眼睛,有着停留在11岁120cm的身高,但她用脆弱的身体支撑起了中国第一个关注罕见病的公益团体“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

方明和·环境保护与成人礼


32岁的方明和,从事环境保护工作已长达15年。因为在校学生无法成为注册机构法人的规定,17岁,还是一名高中生的方明和转而选择不参加高考,只为了能更早一天成立“中国绿眼睛保护组织”,为野生动物为碧水蓝天而战。

求松·放牛班的春天


“我就像一头牦牛,什么也不懂。”因为牧民同乡迷失在城市里的经历,求松为藏区失学青少年开设了“利民学堂”,“年少时,他们因为放牧错过了上学,现在大了想学习,却没有学校收这么大(14岁-28岁)的学生。”

马俊河·沙漠里的鱼


沙漠里什么也没有,但沙漠里什么也都可以有。在同龄人都在逃离家乡的时候,马俊河作为返乡青年,逆流而上一般在沙漠化程度达到94.5%的民勤种起了梭梭林,“如果我都不爱,谁还会爱我的家乡。”

王莹·死亡、沟通和爱的表达


因为家人罹患癌症,为了求得自己和家人的平静,在广告圈打拼8年的王莹,开始系统学习心理学。而后在汶川地震时,因为一句“跟我们在一起,就很好”,王莹顿悟“陪伴”在死亡之时的重要。“手牵手生命关爱发展中心”也应运而生。

奴隶社会发表过多篇银杏伙伴的文章:

我们因何为人?我们为何而活?

八千里路云和月

我所遭遇的农村

那些公益教我的事


奴隶社会的第一本书女神经过的销售情况,也给各位读者一个交代:

赞赏平台有658笔订单,1208本书, 总收入120800元。去掉赞赏平台费用,出版费用书和礼物的包装和物流费用,作者收入是67941元。后来在各大网站销售,发货数量6236册,作者版税是8%,是22450元。作者受益总和是90390元。这些钱我们用奴隶社会文章收到的读者“打赏”补齐到10万元,转给银杏计划。想买这本书,左下角的原文链接可以过去。



奴隶社会一周年精选文集《女神经过》已经上线当当、亚马逊等网店。文末阅读原文链接可以购书。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读经典老文章,发送 m 或者点下面的菜单。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请回复「投稿」。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